www.5uxs.com
微信扫描二维码到手机阅读
/static/sumu.jpg
我穿越了,穿越到了三国,成了琅琊诸葛氏的一员,诸葛秀,字伯文。
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按辈分讲是我族叔。
但并没有啥卵用,因为我在魏国,而且马上就要死了,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将被灭三族。
而我,是他亲侄。
后世有一条谣言流传甚广,说三国时诸葛氏三家下注。
传着传着更是离谱传成诸葛亮三兄弟分仕三国。
但凡读过三国的都该知道,诸葛亮大哥诸葛瑾被战乱波及,流落江东。
诸葛瑾两个弟弟,两妹妹,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就职。
诸葛玄意外去世后,诸葛均年幼,加世道混乱,遂就地丧葬。
诸葛亮、诸葛均两兄弟便一直躬耕于南阳。
所谓分仕二主,不过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无奈之举罢了。
至于曹魏的诸葛诞,琅琊位于曹魏腹地。
琅琊诸葛氏在曹魏做官,那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所谓的三家下注谣言,不知从何而起。
不过追其根源,大抵是为了污诸葛氏忠贞之清名。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现在最关键的是,我怎么从此次之祸中活下来。
要杀我叔父,并株连三族的是臭名昭著的司马昭。
就是那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
是个人都知道司马昭的野心,我叔父诸葛诞自然也知道。
不甘同流合污的他向来不给司马昭好脸色。
之前贾充替司马昭过来探口风,询问诸葛诞,如果魏帝禅让司马,他将如何对待。
叔父受曹魏所重,得掌一方。
面对贾充的明示,将其大骂一顿。
言食君之禄,承君之恩,若司马夺权,当为曹魏赴死!
贾充被骂后,回转洛阳献出一条毒计。
明升暗贬。
朝廷下诏,授叔父司空之位。
让叔父入朝觐见的同时,还暗地里传书扬州刺史乐綝。
叮嘱乐綝,若叔父入京,便速掌淮南军政。若叔父抗旨,则诱杀之。
叔父大怒,当即斩了来使,又诛了乐綝。
尽起淮南兵马,欲与司马昭决一死战。
来自后世的我自然知道他输的一败涂地。
晓得自己如今处境,第一时间便想潜逃。
但回想之前所读三国,书中曾言。
诸葛诞战败被杀,其被捕数百步卒,面对司马昭的‘降之免死’,无一人投降。
在杀一人,劝降下一人的极端逼迫下,数百人慷慨赴死,无一而降!
想到这数百忠魂,我收拾行李的举动不觉停了下来。
如今刚斩乐綝,司马昭还没发兵,离诸葛诞战败被杀更是还有半年之久。
前世虽败,但今世乾坤未定,未尝不可当一当那绝世黑马,断了他司马氏百年基业!
心念一定,我将包裹中收拾的行李放回原处,盘膝坐下,回想原著细节,思考怎么打破这一必死之局。
……
当夜,我找来一母同胞的弟弟诸葛俊,将两封信递给他。
“司马昭权倾朝野,可调之兵无数,叔父仓促起义,所得壮士有限。
以有限抵无数,必亡矣。
虽诸葛靓以质子之身入吴,然江东鼠辈素无仗义,援兵几何,犹未可知。
今吾手书两封,汝持此入蜀,先寻姜伯约,再禀蜀主。
吾等生死,皆系于此,莫有贻误。”
前世姜维闻诸葛诞起兵,曾率军邀战魏兵守将。
但信息不足,他只带了自己本部兵马,没有尽起蜀地之军,叫嚣几日便不得不回返。
这一次,我陈书详情,以姜伯约的智商,当知此乃季汉收复中原唯一之机。
若姜维不再小家子气,能统数十万兵北伐,司马望、邓艾兵马不足,粮草不济,定然难守曹魏西线。
到时季汉大军长驱直入,叔父诸葛诞此厄必解。
现在的问题便是,如何坚持到姜维整军北伐。
司马昭数十万大军压境,十倍于叔父。
若想长期坚守,必须将东吴兵马牢牢锁住。
前世东吴孙綝领兵来援,随意交战几次,找个借口处死东吴世家一系领头人朱异后,便撤回建业。
徒留诸葛诞一众自生自灭。
孙綝此人,典型的江东鼠辈,志大才疏。
孙綝能力不足,但野心极大,到时得找个饵好好钓他一钓。
很快,司马昭近三十万大军东出洛阳,直奔淮南地界而来。
诸葛诞欲引兵一战,我连忙上前劝阻:“司马昭假曹魏之名,尽起两都之兵,兵精将广,万不可轻拭其锋。
合东吴之兵,我军不过十万之数,非能正敌,当以奇胜。
东吴三路援军,孙子通久居建业,未事兵戈。初次领兵,必进退失矩,不可引为近援。
当着其驻守安丰,行威慑之资。
全氏兄弟,世袭得爵,不通兵法。可收入寿春城中,共担守城之责。
唯文仲若久经沙场,可堪一用,当着使引其往梁城,主守梁郡。
如此一来,梁、寿春、安丰三城,互为犄角,可挡雄兵百万。
司马昭大军东来,补给不便,着三五轻骑,沿途袭扰,可事半功倍。
另敌军先锋镇南将军王伯與,年逾花甲,耄耋将近,大限不远矣。
此番舟车劳顿,或半卒于营。
我军只需坚守,则敌自溃,万不可冒然挺进,予敌以致胜之机。”
诸葛诞闻言大喜,叹道:“不想大郎竟是沧海遗珠。”
当即吩咐左右,依前言所示,引领三路东吴援军各自驻防。
全怿、全端兄弟进入寿春协防,虽未交出手中兵权,但聆听有度,颇为晓义。
文钦好大喜功,华而不实,虽然比顶级名将差很多,但经验丰富,守个城还是绰绰有余。
只是孙綝这里,怕他在安丰呆久了,思念建业繁华,说不得会麾军而返,还得去说道说道。
当下拜别叔父诸葛诞,领了五百轻骑,直奔安丰而来。
到了安丰后,让五百骑兵城外待命,我独自去见了孙綝。
双方见面问好后,我向孙綝道:“此番来见将军,欲向将军借一人。”
孙綝道:“不知所借何人?”
我回道:“文次骞。”
孙綝奇到:“次骞并不在此处,何往安丰来借?”
我回道:“叔父曾与文将军有隙,贸然前往,怕不能如意,固来此求将军手书。”
孙綝道:“秀将军所为何事,非次骞不可?”
我近前压声道:“闻逆贼司马昭此来,恐洛都生变,胁魏帝亲征。
司马大军东进,然魏帝留于项县。
吾欲领一支轻骑,隐形匿迹,孤军深入,袭项县,擒魏帝东来。”
孙綝闻言大惊,诧异道:“不想汝竟有此奇招,胜算几何?”
我道:“尝闻次骞有万夫不当之勇,若得其相助,百步之遥,已达九九矣。
倘公于江夏再起一军,威逼汝南,则俘魏帝,如探囊取物尔。”
接下来孙綝询问了一些细节,我们就军策又商讨了一番。
我手持孙綝手书,领了城外旧部,奔梁郡而去。
孙綝暗自思虑半晌,魏帝这个饵有点过于诱人,他留朱异守安丰,自己星夜兼程回返建业。
他并不打算江夏佯攻,他要尽起可战之兵,一举攻下汝南,生擒魏帝。
至于我的所谓奇袭,他并不相信五百骑能打下项县。
当然,淮南之兵不可撤,没了淮南牵扯,司马大军转瞬即回,他根本没机会深入汝南。
……
我拿着孙綝手书,在梁城接上文鸳后,绕道兖州,从陈留进入汝南地界。
区区几百骑,路上些许行人看到,并不曾在意。
临近项县,我让部队隐于山林,只带了文鸳及三五随从,褪去甲胄,作寻常打扮。
混进项县,我们逛了一圈,探明魏帝居所后,寻一地落脚,倒头就睡,静待天黑。
三更时分,我们几人摸到城门,文鸳带头杀出。
不愧是能在魏军大营杀个来回的狠人,后三国第一猛将!三两下就解决了所有守卒。
放开城门,点燃烽火,趁夜赶到近前的几百骑很快来到。
换上甲胄,我们直奔魏帝临时行宫而去。
马蹄声滚滚如雷,惊醒了这座夜梦中的小城。
很快有人反应过来,连忙通知城外行营。
当守将赶来查看时,魏帝早已不知所踪。
数百骑星夜驰骋百余里后,慢慢停了下来。
部队就地休整,我来到魏帝曹髦跟前,说道:“罪臣甲胄在身,不便行礼,还望陛下恕罪。”
曹髦睡梦中被劫持,在马上颠了一路,此刻正处于惶恐不安中。
“这位将军,不知名姓为何,掠孤至此何为?”
我道:“罪臣诸葛秀,乃征东大将军诸葛诞麾下偏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征东大将军食君之禄,受君之恩,不愿文帝江山旁落,遂起兵诛贼,以清君侧。
陛下身为曹氏血裔,太祖曾孙,不思巩固祖宗基业,反到从贼之军,屠忠义之士。
罪臣今日绑缚陛下至此,有一问询之,陛下可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曹髦闻言更加惶恐,生怕我一刀下去,真送他去见了祖宗,连忙说道:
“孤不满司马久矣,然朝堂诸公,皆以司马马首是瞻。
孤有心杀贼,却无人驱使,闻诸葛公兵起淮南,孤激动万分。
但兵马调动,皆在司马之手,孤有心转圜,却无力出使,反遭贼人所忌,裹挟出征。
今将军救孤于魔掌,非是有罪,实乃大功。”
对于曹髦的反应,我早有所料,因为前世他三年后就会因为密谋司马昭被杀。
我当即表示,愿意助他诛杀司马昭。
一番商议定夺后,我们起身继续西行。
早在寿春我就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计划,得益于先知先觉,如今计划进行的还算顺利。
接下来我们带着曹髦,星夜兼程赶往了洛阳。
一路急赶慢赶,终于赶在项县消息还没传来之前到了洛阳城下。
我们拥护曹髦进城,进城后曹髦宣布司马昭罪状,我随侍左右,文鸳则带兵抄司马一家。
没有司马昭大军在侧,京城大批王公贵族很识时务的没有替司马家出头。
偶有死命反抗之辈,在当世第一猛将文鸳面前,也如土鸡瓦狗一般,挥手可灭。
诛了司马一家,条条诏令,以及各种消息,全都飞快从洛阳散往各地。
前线大营的司马昭听到洛阳生变,气得当即挥师拔营,直奔洛阳而去。
洛阳天使进入寿春,将天子诏书与我手书一起交给了叔父诸葛诞。
叔父看罢后,当即让左右拿下了全怿、全端兄弟,城内东吴士卒,纷纷投降。
之后并没有追击司马而去,他要防止东吴恼羞成怒,兴兵来犯。
另一端的文钦,看到洛阳传来的封侯诏书后,直接就将城头的孙吴大旗给扔了。
连番变动,吓坏了安丰的朱异,连忙快马加鞭将消息传回建业。
吴主孙亮气得当即便让人诛了质子诸葛靓,禁军接令前往,却发现诸葛靓不知何时早就跑了。
孙亮气得将看护人员全部砍首。
而孙綝,他此时还在江夏征兵呢。
司马昭大军奔洛阳而去,镇南将军王基,安东将军陈骞并未跟随,各自率本部人马回归自己地盘。
时局变幻,他们决定观望一二。
曹魏西境,姜维已领数万大军在此驻扎,后续张翼、廖化、诸葛瞻三路大军还在路上。
魏军守将征西将军司马望,闻知洛阳变故,寝食难安,虽然他不曾亲近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一直忠心曹魏,但他曾恶了魏帝曹髦。
事情并不大,不过是曹髦想扶持司马望,抗衡司马师、司马昭兄弟。
司马望知道后,吓得直接远离京师,躲到西面驻边。
如今曹髦掌权,虽然还未有诏令到此,但谨小慎微的司马望十分担心曹髦对当初之事心存芥蒂,借势发挥对他不利。
犹豫一夜后,司马望让亲信随从捆缚安西将军邓艾,自己大开关门,迎姜维大军入关。
司马望投蜀,曹魏西境大门洞开,姜维未等张翼、廖化、诸葛瞻大军会师,直接率本部人马长驱直入,连下数城。
司马望引季汉大军入关之事传到洛阳时,司马昭大军之围早已解了。
过程也简单,我知道司马昭心腹大将钟会,是个野心极大的狠人。
前世钟会、邓艾灭蜀后,钟会先囚禁邓艾,污蔑他谋反,然后自己就谋反了,要当那川蜀皇帝。
有这么个野心勃勃的死忠在侧,平司马昭易如反掌。
我只是派人给钟会传了几句话,第二天,司马昭的人头就送到了洛阳城下。
当姜维肆虐的消息传来,曹髦要我领兵拒敌。
我没想到一切进展的竟如此顺利,顺利到这曾经的引援后手,反成了当前的祸患。
三国时期的故事为什么经久不衰,因为这时的人们最尚气节。
徐庶被迫入曹,始终缄默其口。
诸葛瑾、诸葛亮亲兄弟,见面仿佛陌路。
诸葛诞数百亲随,宁死不降二主。
司马孚西晋封王,却始终自称魏臣。
诸葛靓随吴降晋,终身不坐向洛阳。
这时候人们崇尚的是君不负臣,则臣不负君。
这里的君并不是天子,而是伯乐。
徐庶于茫茫人海沉浮,刘备发现重用了他,刘备便是他的君。
诸葛瑾流落江东,孙权敬为上宾,孙权便是他的君。
我于项县劫持曹髦,曹髦于洛阳予我高官厚禄,曹髦便是我的君。
以此时之义,只要曹髦不负我,我当竭尽全力助其一臂。
当然,我也可以做个反复小人,不受义字约束。
但我当初在寿春之所以没一走了之,不就是因为这个时代至高无上的义吗?
但对于曹髦的提议,我还是婉拒了。
“西蜀弹丸之地,撮尔小国,人粮不济,连年征战,后继无力。
姜维之祸,不足为虑。
只需以文鸳为先锋,钟会为主将,起洛阳之兵西进,此厄自解。
当今之际,应先稳内政,平复司马昭去后之朝纲。
闻安东将军之子陈显初,为人勤勉,可入朝为郎。
镇南将军王基之孙王廙,素有贤名,遗落在野,陛下之失也。
……”
接着又说了好几个封疆大吏的子孙后辈,让他们来补上司马氏遗留的空缺。
意图很明显,拉拢人心的同时,将他们子嗣留在洛都为质。
对于我的提议,曹髦相当高兴,直呼我是再世张良。
后来,姜维贪功冒进,被钟会大败。
钟会追击时,遭张翼、廖化埋伏,损兵折将。
消息传回洛阳,曹髦找我商议,埋怨我之前不肯领兵,反而举荐钟会,导致现在前线失利。
我辩解道:
“陛下莫急,钟会其人,司马昭视之为股肱。
然余以小利诱之,其竟提司马昭首级来见。
此等变节小人,不可重用。
但其不世之功当以重赏。
使其独领一军,彰显陛下大气。
而今损兵折将,是其之过,此时贬斥,可表陛下之公允。
陛下赏罚分明,处事公允。
而钟会,已降矣。”
曹髦闻言,忧郁之色顿散,但还是埋怨道:“伯文有此之意,何不明言,使孤平白担心许久。”
对此,我能怎么说,我哪知道他会败。
前线报的是姜维两三万人马在境内肆虐,我派了智商不下姜维的钟会,勇武无人可敌的文鸳,还有十万大军。
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该赢的吗?
我哪知道他后面还藏了那么多人?
虽然那么多人可能是因为我那两份手书才多出来的。
但我当时又不知道,前线战报只说姜维三万人,看到姜维这么点儿人,我都以为我那便宜弟弟死在半路了呢。
至于之前那套,明显现编的呀。
当然,这些不能跟曹髦说。
对他,我只能这么说:
“是臣之过,臣怕陛下知此后,忧心无辜兵卒,不允。”
听我这么说,曹髦心情更好了,勉励两句后,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泰山太守诸葛续,曾败孙峻十万兵,可升征西将军,镇南将军王基之子王徽,勇武异常,可为随军先锋。
另遣奋武将军石苞为左军,兖州刺史州泰为右军。
如此三路齐进,可解西蜀之祸。”
见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便决定照我说的去布置人手。
等这些商定,他终于问出了早就憋藏在心的问题。
如何才能一统天下?
对此,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曹髦:“陛下可知吴蜀,土地几何?人口几何?”
曹髦答道:“不曾知晓。”
我道:“魏之地,两倍于吴,三倍于蜀。
魏之人,两倍于吴,四倍于蜀。
如能予天下十年休养,筑仓存粮,则取吴蜀如探囊尔。”
曹髦闻言,初时皱眉不解,思虑利害,后晓明大意,舒颜笑道:“卿之语,微言大义,如醍醐灌顶。”
……
诸葛续领众将到达西境后。
面对数倍于己的魏军,姜维等人节节败退,最后双方以长城为界,暂时休戈。
战事结束,论功行赏,钟会因为之前损兵折将,罢黜地方,领了之前诸葛续的泰山太守之职。
对此,钟会相当满意。
之前中伏,虽是意外,但损兵折将,是他故意为之。
为的就是给魏帝一个借口。
他虽有野心,但更有脑子。
当他砍下司马昭首级的时候,他的脑子,就已经将他的野心删了个干干净净。
在司马昭没负他之前,他先杀了他的‘君’,他违背了这个时代的义,注定了他将不容于世。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这是天下所有人都要遵守的时代大义。
当初曹公号称八十万大军南下,江东诸子毫无抵抗之念,他们纷纷劝降孙权。
但没有人私投曹操做带路党。
因为孙权是他们的‘君’,只有孙权投降,他们才能跟着投降。
孙权不投降,他们私自投降,那就是违背时代大义,将被世人所不容。
钟会现在就处于世人所不容的阶段。
现在的他不可能有任何实现野心的机会。
那么他为何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为了所谓的野心,反叛司马昭呢?
为了活着。
身为司马昭心腹,他十分明白司马昭的为人。
曹操曾因为看到磨刀就杀了吕伯奢一家。
司马昭的疑心不比曹操差,当司马昭知道钟会与洛阳城内有暗地沟通后。
钟会死定了。
哪怕钟会自曝也没用,因为他是司马昭真正的心腹。
心腹的意思就是知道的太多。
当一个知道的太多的人有一丝可能背叛时,无论他背没背叛,他都死定了。
所以,钟会必须背叛。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钟会如何,无关紧要,现在的情况是,我年纪轻轻,位列九卿。
现在的其实我啥都可以不用做,静待曹魏统一就行。
当然,我是不会去领兵的。
我可不想当第二个司马——无论是前世成功的司马,还是这一世失败的司马。
相比于夺权,我还是更喜欢流芳百世。
做个一代名相,也挺好。...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Copyright © 2024 无忧小说 www.5uxs.com All Rights Reserved